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立架构+摸底数、引资源+搭平台、强培训+优服务
银川筑牢知识产权根基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1-05-27   来源:银川日报     

日前,由银川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接受委托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服务案例,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择优入选成为知识产权信息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十大案例,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西北地区唯一服务案例入选的世界知识产权服务TISC筹建机构。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熊飞介绍,近年来,该中心通过开展“立架构+摸底数”、“引资源+搭平台”、“强培训+优服务”等方面服务,加快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培育。

“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三方联动闯新路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正日益凸显。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近年来,随着园区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摆在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熊飞介绍:“本地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保护意识也有待加强,因此我们采取了‘政府+中介机构+企业’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推动银川经开区企业转型发展。”

经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三年帮扶创建工作,园区探索形成了西北欠发达地区特色园区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形成制度建设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完善服务体系相结合、知识产权创造与知识产权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政府+中介机构+企业”联动模式。三年来,银川经开区执行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政策16项,建立8名专职人员队伍,配套知识产权工作专项经费1211万元,搭建1套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底,园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48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有效加强了知识产权对园区企业经营发展的贡献。

“强培训+优服务”点面结合创新工作机制

企业副总经理麻辉认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当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形成体系,各部门积极参与其中,让服务常规化,那么企业就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负责人,麻辉时常参加市科学技术局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讲座、课程。他介绍:“每年政府职能部门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或者自治区相关领域专家给我们授课,从专利导航、政策宣讲、科技服务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国内零部件加工自动化领域中起步较早、技术较专业的领军式企业,也是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机器人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核心技术上百项。

在银川经开区,每年有众多像麻辉一样的企业负责人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培训,园区探索出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三员联动”的服务新机制,各个企业按照不同的工作网格被纳入其中,由企业信息员、创新指导员、政府网格员精准开展信息帮扶、专利导航、项目申报指导等服务。

“引资源+搭平台”线上线下完善服务链条

“目前园区的发明专利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00余件。”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王军表示,越来越多的专利数量,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专利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的问题。

因此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工作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先着眼于平台建设,于2019年搭建起“银川经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围绕突出园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建立园区专利指标监控、专利展示交易、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和产业数据库等平台系统,拓宽知识产权供需双向流通渠道,确保专利服务有人“买”,专利需求有人“卖”。

通过网络搜索该服务平台,打开后关于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保护等服务内容应有尽有,而专利区域监控系统、专利预警系统、专利检索系统等专利信息服务内容也一应俱全。企业家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检索相关内容,方便且快捷。王军认为,“企业在发展中有时候存在一些创新薄弱点,就可以在平台上检索,寻找合适的专利技术和专家,如果企业自己去寻找,无疑是大海捞针。”

据熊飞介绍,“在建设平台的同时,我们也帮助园区引进了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等5家科技服务机构。”记者看到,在该服务平台上一些获得授权的法律专家、专利人才也被展示在页面上,企业可以通过他们的帮助运用法律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