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成果
全面赋能乡村振兴,银川给农业插上“科技之翼”
发表时间:2021-02-19   来源:科技日报     

近来最热门的电视剧莫过于《山海情》了。

在这部讲述闽宁协作伟大工程的剧中,菌草专家凌一农的原型——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科技扶贫的故事感动中国。他研发的菌草双孢菇开启了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产业扶贫的序幕。

产业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这些年,科技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银川市科技局的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银川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让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产业扶贫,厚植贫困村的“家底儿”

穷家难当,向来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是彭阳县生态移民村,有829户3808人。村民刚搬迁上来时,也尝试着种过枸杞、果树等,但都没成功,而且村集体经济为空白,老百姓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银川市科技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科技项目+龙头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组织实施山药种植、肉牛养殖和花卉种植科技项目,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村集体按照股权享受企业利润分红。

山药种植亩净产出4000元以上,解决了30余人的长期务工问题;而肉牛养殖累计为村集体带来32万元收入,花卉种植带来了10万元收入。

“产业发展有效激活了帮扶村资源要素活力,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空壳’发展到2020年的突破100万元,全村402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银川市科技局驻村第一书记苏连忠介绍称。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还摘得了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银川市健康细胞村、银川市产业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李志林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村上产业蓬勃发展,年轻人可以就近务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原来的干滩地变成了“金窝窝”,日子越过越红火!

东西合作,精准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以前,养传统的草鱼、鲤鱼、鲫鱼三大家鱼挣不了多少钱,引进加州鲈鱼后利润丰厚,但是西北的气候和水质条件对养殖影响很大。靠尾水治理循环利用解决问题,成本高,难度大,鲈鱼成活率又低。”这是贺兰县新明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王旭军曾经的无奈。

贺兰是西北地区水产第一县。如何为该农牧渔产业大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成了银川市科技局面临的难题。

经该局牵线,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的段云玲教授、金浩轩博士团队采用交叉科学思维进行攻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