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成果
银川市:科技惠农鼓起农民“钱袋子”
发表时间:2021-02-19   来源:宁夏日报     

IMG_20200902_113518.jpg

金凤区现代农业科技扶贫产业园已建成83栋设施大棚。(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市892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257家公司312家合作社,精准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企业向贫困地区集聚,全市39个贫困村科技扶贫特派员服务实现全覆盖。”1月28日,银川市科技局负责人韩蕃璠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局已实施科技创新及脱贫富民项目84个,安排扶贫资金2006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8亿元。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服务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者。科技特派员李建军,扎根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采取订单+企业+农户的以销定产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吸纳带动移民310余人参与蜜瓜种植产业中。培养了15名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让移民学会了蜜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了自助脱贫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IMG_20200901_113406.jpg

灵武市夏能蜜瓜种植基地。打工的村民已变身为“产业工人”。(资料图片)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过去,村两委“无钱办事”,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破“茧”刻不容缓。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是彭阳县生态移民村,有829户3808人。“刚搬来时,土地全是沙地,村上也尝试着种枸杞、果树等,都没成功,村集体经济完全空白。”村党支部书记马再飞坦言,因为老百姓没有真正参与产业发展中,村里脱贫的根没扎稳。

针对该村实际情况,银川市科技局积极探索“科技项目+龙头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在月牙湖乡组织实施山药种植,肉牛养殖、花卉种植科技项目,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村集体按照股权享受企业利润分红。

“我们争取银川市科技特派员项目,引入山药种植,为30余名群众提供长期就业,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空壳村’到2020年突破100万元,全村402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滨河家园五村驻村第一书记苏连忠表示,产业发展有效激活了帮扶村资源要素活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建档立卡户学技术,真正参与产业发展中,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0129_3.jpg

兴庆区月牙湖乡山药种植是村民脱贫的主要产业之一。(资料图片)

“山药种植把干沙滩变成了金窝窝,每亩净产出4000元以上。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日子现在越过越红火。”村民李志林感慨地说道。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支部才更有凝聚力,村民更有归属感。”韩蕃璠表示,通过产业带动,科技项目辐射区域农民平均收入高出其它地区15%左右。

近年来,银川市科技局聚焦农牧渔产业大县贺兰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价值链收益主要留给农民。

“以前养殖草鱼、鲤鱼、鲫鱼挣不了多少钱,引进加州鲈鱼后利润丰厚,但是西北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对鲈鱼养殖影响大,靠尾水治理循环利用解决问题成本高,难度大,鲈鱼成活率低。”贺兰县新明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王旭军对记者说。

0129_1.jpg

贺兰县科海渔业“鱼菜共生”系统,达到了对黄河的零排放。(资料图片)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鲈鱼养殖难题,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的段云玲教授、金浩轩博士团队采用交叉科学思维攻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2020年第一批和第二批上市的加州鲈鱼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3%和95%。通过改善水质、进行设施化改造,池塘里的鱼类生长期可延长至3个月。仅零排水一项,就为企业节省50%以上的成本。

目前,银川市科技局积极总结农业产业技术需求,通过政府引智、企业引才方式,先后引进西北农林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实施9大重点项目,投入5300万元资金,为银川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水联网数字治水、零排水高效养鱼产业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