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成果
银川农业厚植“科技因子”
发表时间:2021-02-18   来源:银川日报     


  产业发展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关键和动力源,近年来,我市在农业生产中厚植“科技因子”,通过实施科技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

  银川市科技局局长韩蕃璠介绍,自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市科技局组织全市892名科技特派员队伍领办创办257家公司、312家合作社,精准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企业向贫困地区集聚,全市39个贫困村科技扶贫特派员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围绕葡萄、肉牛、食用菌和山药等产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及脱贫富民项目84个,安排扶贫资金2006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8亿元,科技项目辐射区域农民平均收入高出其他地区15%左右。

  产业扶贫,厚植贫困村的家底儿
  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是彭阳县生态移民村,有829户3808人。村党支部书记马再飞回忆,刚搬迁上来时,四周全是沙地,村民也尝试种过枸杞、果树等经果林,都以失败告终。“村集体经济是空白,老百姓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老人孩子无法照顾,脱贫的根没有扎稳。”马再飞感慨道,穷家难当,过去村两委无钱办事,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办事有心无力。
  为了加大扶贫力度,近年来市科技局强化顶层设计,通过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滨河五村实施“科技项目+龙头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种植山药和花卉,养殖肉牛,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而村集体则按照股权享受企业利润分红。
  经过试验示范,如今山药种植把滨河五村的黄沙地变成了“金窝窝”,亩产超过4000元,解决了30余人的长期务工问题。肉牛养殖累计为村集体带来32万元收入,花卉种植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村民李志林高兴地说起了这些年来的变化,“现在村上产业蓬勃发展,原来的黄沙地成了现在的金窝窝,孩子们就近务工,家里老人孩子都能关顾到,日子现在越过越红火。”
  银川市科技局驻村第一书记苏连忠认为,产业发展有效激活了帮扶村资源要素活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建档立卡户主动学技术,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同时也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据悉,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空壳村”增加到2020年的100万元,全村402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有了钱就有了底气,这两年滨河五村积极为村民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健康扶贫、强化社会兜底保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还摘得了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银川市健康细胞村、银川市产业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实践证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韩蕃璠说。
  东西合作、精准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贺兰县是西北地区水产第一县,辖区的新明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王旭军回忆道,以前养殖传统的草鱼、鲤鱼、鲫鱼三大家鱼,挣不了多少钱,之前也尝试引进过加州鲈鱼,但是西北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对鲈鱼养殖影响大,靠尾水治理循环利用解决问题成本高,难度大,鲈鱼成活率低。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鲈鱼养殖难题,我市通过政府引智、企业引才的方式,邀请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的段云玲教授、金浩轩博士团队采用交叉科学思维攻关,使得养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2020年第一批和第二批上市的加州鲈鱼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3%和95%。王旭军介绍,通过改善水质和设施化改造,池塘里的鱼类生长期可延长2个半月至3个月,这使得鱼类肉质更好。“仅零排水一项,就可为企业节省50%以上的成本,这项技术正在进行产业化试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市积极凝练农业产业技术需求,先后引进西北农林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实施9大重点项目,投入5300万元资金,为我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水联网数字治水、零排水高效养鱼产业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价值链主要收益留给农民。
  韩蕃璠表示:“市科技局将全面落实2021年全区农村工作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据悉,今年我市将着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县(市)区乡村特色产业布局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开放合作等重点任务,创建一批科技示范样板,形成差异化县域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同时加强企业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对接上海等发达地区市场资源,形成产供销投资一体化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