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
发表时间:2018-09-12   来源:     

成片的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在贺兰山下整齐铺开。

①工作人员在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里操作设备。

②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光伏电池工厂内工作。


③在贺兰县习岗镇宁夏园艺产业园园艺馆内,工作人员在打理无土栽培蔬菜。

④在银川TMT育成中心盛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调试送餐机器人。

⑤西夏区燕宝社区的居民在燕宝花园小区内体验智能垃圾箱。

⑥万亩奶牛园区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挤奶设备。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趋势下,科技创新成了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支撑和引领着全市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增长。60年来,从优化创新环境,到引进科技人才,再到培育科技型企业,银川科技事业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适合银川市情的特色创新之路,使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高。

 

A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放大杠杆效应

 

今年4月,银川“科技板”挂牌企业宁夏昊玉种业有限公司与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宁夏百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财富观网络借贷平台)签订了股权质押融资服务协议,成功为宁夏昊玉种业有限公司完成股权质押融资100万元,这也是银川“科技板”首笔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项目落地生根的因素之一,为此,去年7月,我市率先在西北地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成立了银川“科技板”,为我市深具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托管、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本运作、财务顾问等综合性资本市场服务。目前“科技版”挂牌企业已达到28家,申请融资总金额1500万元。 

 

该“科技板”仅仅是我市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创业工作的缩影。我市作为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建设城市,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为帮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打通企业并购重组路径。 

 

例如我市启动了科技创新劵流程再造工作,使得创新劵的领用、支付和兑现实现了全流程的“在线服务”,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成本;出台《银川市科技研究与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政府+银行”“政府+银行+保险机构”和“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种模式,放大金融杠杆效应,目前“研发贷”贷款余额800多万元;在北京、江苏等科技发达省、市建设“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和“离岸孵化器”,就地孵化有意愿在我市落地项目的创客、团队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搭建了发达地区与银川之间科技型企业孵化、科技创新项目落地的“空间走廊”,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走出去、请进来”创造更优的环境。

 

B 深化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王海波是一位在银川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创客,自从今年1月初,我市银科创平台上线运行后,他时不时会登录网站,了解当下一些科技扶持政策和科技项目。“现在申报科技项目,不用再去大厅,也不用打印一堆的纸质文件跑几趟,用我们的账号登录银科创平台,就可以申报项目了,很方便。”王海波说,这一创新节省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据了解,“银科创”平台整合科技项目申报、双创地理信息、科技金融评审、科技型企业确认、科技创新券发放和兑现在内的各方面科技服务,以信息数据跑路,减少企业跑腿,让企业不再上门跑项目,真正实现“不开一扇门,也能办成一揽子事”的建设目标。 

 

同时,该平台还打破了地域限制、部门限制,结合东西部合作机遇,整合了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为创新载体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智能制造共享、双创地理信息系统等服务功能,“这个平台并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企业创新成长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按所需各项外部资源进行跟踪服务和设计。”银川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任刘祁介绍。 

 

“银科创”平台是我市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围绕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构建“不见面、马上办”的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市完成了银川市科技创新中心、“银科创”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引进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成套技术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 

 

此外,该平台自今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市科技局还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项目网上申报流程,扩大科技创新项目网上评审覆盖面,着力推进网上审批和不见面审批,真正实现了流程简化、管理高效、过程留痕可追溯、全程公开透明的改革目标。

 

C 保护知识产权 实现价值转换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将创新视为核心内容的科技公司。今年初,由我市科技局与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合作共建“银川知识产权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借力北京软交所资源,通过引进、申请、购买等形式,挖掘全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 

 

银川知识产权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专利帮扶,集中对“零专利”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指导,引入代理机构对企业进行专利挖掘,全面激发企业研发的创新活力,同时市科技局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专利技术实施、转化项目,帮助宁夏沃尔金发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项目》等6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好技术”称号。而面对企业对专利保护力度不够的状况,市科技局选派人员进入企业,采取集中授课、面对面辅导等方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布局意识。 

 

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专利帮扶、执法手段强化等多重措施齐抓共管之下,截至2018年6月底,我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共计1597件,同比增长24.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18件,同比增长1.28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市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0年至今,我市先后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倍以上。

 

D 加强创新联动 在短板处攻坚发力

 

虽然近年来银川科技创新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毕竟地处欠发达地区,依然面临着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活力不足和人才资源短缺等困难。 

 

为了破解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市借“科技支宁”东风,不断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的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汇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弥补创新资源不足短板。 

 

去年10月,我市成立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中国电科(银川)军民融合创新中心、银川知识产权研究院的组建工作,围绕葡萄酒、军民融合、新材料等领域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组织申报了“葡萄酒抗寒抗旱优质品种培育、推广及葡萄酒加工工艺提升”“银川材料产业综合创新平台”“城市排水沟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开辟了科技成果在银落地转化的新模式。 

 

在内生核力的同时,我市还外引动力,加快实施东西部合作项目,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达成科技合作项目,形成东西部企业、单位联合攻关和东部科技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的联动机制。数据统计,2017年全市落地项目12项,争取项目资金2700多万元;2018年已谋划上报东西合作项目25个,已落地项目12项,落实资金2100多万元。 

 

此外,我市还成立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引进科技强省(市)优势科技资源在银开展创新服务,目前已吸引了39家高端企业入驻,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智慧信息、环保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建设“科技新城”,并力争2018年底达到50家。而电子科技大学银川技术转移中心、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等相继在我市挂牌运营,也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集聚了更多科技资源。

 

记者手记

 

纵向看,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银川科技创新成绩斐然,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但横向看,受资源条件制约,银川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也有着“先天不足”,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市科技创新发展不能走寻常路,发展的基点仍需放在创新上,持续突出开放创新和特色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增强企业以创新破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意识,把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更好树立起来,把创新驱动战略真正落实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

 

本报记者 梁小雨 /文 李靖 /图

 

(来源:银川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